商城
从一块荒地到一片高产棉田,背后是无数个日夜踩在泥土里的坚持和创新。经过春播、夏管、秋忙,长达 180 多天的努力耕耘,11 月,海鹏和凌磊管理的超级棉田终于迎来丰收,为第二季挑战画上圆满句号。
今天,我们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和大家分享这一喜悦:超级棉田第二季收获棉花 1142 吨,平均亩产达 403.6 公斤,新棉的马克隆值达到了 a 级,绒长达到了 30 毫米左右。对比周边传统种植大户,近十年棉花亩产都没超过 350 公斤的情况,处于风口位置的超级棉田能达到这个成绩,可以说是远超预期。这一季下来,经过科学的测算,超级棉田的亩均成本投入降至 2378.7 元,相较于周边种棉大户每亩成本少了近 420 元,也进一步验证了超级棉田无人化管理模式的经济性和可复制性。
2 个人管理 3000 亩
科技助力超级棉田丰产降本
超级棉田地处尉犁县北部,地势平坦,缺乏有效的规模防风措施,常年受到东北风的剧烈侵袭。棉花在刚播种的早期阶段,受风的影响较大,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风就会吹翻地膜、吹干棉苗,造成大规模的减产。在超级棉田第一季的挑战中,风灾就给“海磊兄弟”好好上了一课——由于多次风灾造成了部分棉田不可逆的损失,第一季的亩均产量仅有 254 公斤。但即便如此,也超过了全疆的平均水平,初步验证了无人化管理模式应用于大规模种植棉花的可行性。
今年,第二季超级棉田挑战,海鹏和凌磊的目标是:通过提高种植管理的无人化率,实现 400 公斤的平均亩产,让超级棉田实现盈利。而新加入的挑战成员莫晓钰,也将接受“海磊兄弟”的指导,通过复制超级棉田的模式,一个人完成近 500 亩棉田的种植并取得可观收益。
新疆每年有数百万亩的棉田遭受风灾侵袭,而超级棉田正好处于风口位置,且为了提升无人化管理效率而大规模合并小散地块,缺乏防护林的保护,更容易受到风的影响。所以要想有好的收成,第一要务就是:用更低的成本去构建一道严密的防风墙,保护棉花不“夭折”。在经历了第一季的风灾后,海鹏和凌磊在第二季的整体防风措施上进行了许多大胆的创新,并科学的试验出了“棉麦分播”和“膜下滴灌”两大利器,可以有效减少大风对小麦的生长影响和地膜的破坏,这为超级棉田第二季实现增产稳产奠定了基础。同时也因为这项措施减少了大风对地膜的破坏,重播的人工和覆膜费用也大大降低了。经过这项防风栽培技术的改良,第二季超级棉田的可采收面积从第一季的 50% 提升至近 100%,保证了后期的稳产。
“棉麦分播”种植技术,小麦耐低温提前播种,快速发育为后播种的棉苗筑成一道防风墙
降本增效的另外一个大头,体现在棉花管理环节的水肥灌溉和病虫草害防治上。
超级棉田第二季,延续了第一季的智能远程灌溉技术,进一步实现了更智能化、精细化的水肥管理。通过结合棉田蒸散量、作物需水量和监测的土壤营养状况的采样分析等技术手段,对于不同区域的棉田,实现了科学灌水量决策,和定制化的配方施肥,整体均匀程度非常好,大大提升了水肥利用率。
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系统
而在病虫草害防治上,超级棉田第二季通过凯发娱发com-凯发k8旗舰厅注册登录遥感无人飞机、物联网传感器与人工智能等技术,对棉田进行高频巡田分析与气象预测,精准识别病虫草害发生的区域、预判爆发的时间,生成作业处方图,指导农业无人飞机进行精准的病虫草害防治,减少了施药次数、施药用量与施药面积,大幅降低了整体的施药量。同时,通过作业处方图,还可以指导农业无人飞机进行精准化控,调节棉花生长,打造丰产棉花株型。
通过管理期各项技术手段的运用,超级棉田第二季相较周边传统农户减少了 47.3% 灌溉用水、18.2% 的肥料和 33.2% 的农药。
极飞遥感无人飞机代替人工巡田,获取农田信息
人工智能识别杂草生长区域,生成作业处方图
极飞农业无人飞机根据处方图进行精准喷洒除草
除了节省大量水肥农药以外,超级棉田第二季还实现了 75.2% 的无人化率——超级棉田的日常管理不需要“长工”,全年的社会化用工数降低至 787 人次,相比同等规模传统棉田的用工数节省了 2381 人次。
超级棉田与周边传统棉田的亩综合成本对比
相较于周边大户传统棉田,超级棉田第二季,每亩人力费用节省了 175.3 元,种、水、药、肥及其他生产资料每亩节省了 411.2 元,而实现这一切,仅需每亩地多投入 166.9 元的智能设备改造、维护费用。含地租后,综合整体亩成本降至 2378.7 元,相较于周边大户传统棉田,每亩降低了 419.6 元,真真切切做到了降本增效,而随着超级棉田基础设备和种植模式的持续优化和完善,后续投入的费用将进一步降低。
可复制的农场管理模式
农田成为年轻人奋斗新舞台
零种地经验的晓钰通过复制粘贴超级棉田这一套种植管理方案,让同样处于风口带的 500 亩棉田也达到了平均 373.7 公斤的亩产成绩,比周边有着十多年植种经验老棉农的亩产还要高出 24.7 公斤,实现了丰产。在成本控制方面,也与超级棉田整体相近,按照当前棉花目标收购价格计算,已实现近 20 万元盈利。对于这个成绩,晓钰总体比较满意,也让她更加坚定了自己对种地这项事业的选择。
90 后的晓钰,一毕业就去到了一线城市打拼,从未种过地的她去年见证了超级棉田第一季的生产全程后,深深爱上了农业这个行业。看到海鹏和凌磊种棉花,运用科技手段和先进模式,一个人就能管得了 1500 亩地,她也想证明自己的能力,去找一条新的奋斗路径,便抓住机会申请加入了超级棉田第二季挑战。
为了种好棉花,今年 3 月初晓钰只身来到新疆,一头扎进棉花地里,尽管知道在种地过程中仍存在许多未知因素和考验需要去克服,但她觉得这正是吸引自己的地方,她可以像打游戏一样,一个关卡一个关卡的通关,并乐此不疲,从播种到除草、防虫、打顶、脱叶到最后的采收,每一项农事的完成,都能带来满满的成就感。在通过智能科技手段管理好棉田的同时,晓钰还有机会领略新疆的美景美食,这一切让她觉得新农人的生活是值得期待的。
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下行加剧,城市就业竞争不断加剧,而农村却面临着劳动力短缺的情况。农业如何吸引年轻人,成为稳定就业的大后方,助力乡村振兴,成为了时代的重要议题。超级棉田模式的复制成功,让农业变得更有想象力,为年轻人就业提供了一个新选择,农田今后将可能成为年轻人奋斗的新舞台。
全国智慧农业典型、优秀案例
百家权威媒体齐点赞
超级棉田,作为农业数字化、智慧化的典型样本,新青年新发展的优秀案例,农业碳中和的标杆项目,自启动以来获得了广泛关注,中央电视台、人民日报、新华社、光明日报、中新社、半月谈、共青团中央、国家乡村振兴局、中国三农发布等各大权威平台纷纷报道。
央视《解码十年》系列专题报道,将“超级棉田”作为中国数字化生产改革的重点案例,折射出传统农业在数字赋能下,正以超乎想象的速度迈向现代化;国家乡村振兴局将“超级棉田”管理模式作为农业领域近十年取得的历史性变革成果进行报道,展现了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迎来了数字化的强劲动力;新华社对超级棉田管理模式从播种、灌溉、除草、农资农机农艺一体化管理等多个技术点进行了全程的跟踪关注;人民日报,光明日报,中新社等央媒对超级棉田无人化管理模式、两个年轻人的丰收进行了报道,讲述中国棉花种植管理如何开启新篇章。半月谈、共青团中央、中国三农发布等平台对“90 后”新农人莫晓钰在新疆挑战复制超级棉田模式,种植 500 亩棉花的逐梦故事进行报道及传播,为年轻人投身农业提供范本。
各大权威媒体平台对超级棉田报道截图
通过超级棉田两年的不断探索实践,逐步验证在极飞智慧农业技术的赋能下,两个人管理 3000 亩棉田是完全可行的,也是可复制的。明年极飞将进一步改善超级棉田里薄弱的技术环节,克服不可预知的自然环境对农业种植的挑战,提高管理无人化率,降低种植成本,总结出一套可大规模应用的商业化种植管理模型,让更多的棉农和企业也能用上这套模式进行管理,从而提升新疆棉花的品质和国际竞争力。未来,极飞还将不断优化标准化种植方案,让更多的作物,如小麦、水稻也能实现轻松管理、高质量发展,激励更多人投身农业,助力乡村振兴。